币安“上币费”被曝光:需交出8%代币供应量,并额外支付现金与保证金?

近日,加密货币市场的巨擘币安(Binance)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。一场由预测市场平台Limitless创办人CJ Hetherington引爆的“上币费”争议,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千层浪。

CJ公开指控币安要求项目方提供高达8%的代币供应量及数百万美元的费用与保证金以换取上币资格,此举不仅点燃了社区对中心化交易所(CEX)透明度的激烈辩论,更与币安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——市场闪崩、K线数据异常“修复”以及随后的巨额补偿计划,交织在一起,共同构成了一幅关于信任、权力与中心化金融模式困境的复杂画卷。

“天价”上币报价单

币安“上币费”被曝光:需交出8%代币供应量,并额外支付现金与保证金?

事件的起点是Limitless创办人CJ在社媒上发布的一则帖子。他详细列出了一份据称来自币安的上币合作条款,其内容令业界哗然。根据CJ曝光的文件,若一个项目希望在币安上线现货交易,并参与Alpha和永续合约,其付出的代价极其高昂:

代币供应量要求(总计8%):

1%用于首发空投给币安Web3钱包用户。

3%作为额外空投,在代币生成事件(TGE)后六个月分批发放。

1%作为营销预留,由币安全权支配使用。

3%预留给BNB HODLer计划。

资金与流动性要求:

需在Pancake Swap上部署官方流动性池,并锁定至少100万美元TVL的LP代币长达90至180天。

缴纳25万美元的可退还保证金。

提供价值20万美元的代币用于币安的联盟营销。

若要上线现货交易,还需额外缴纳价值200万美元的BNB作为保证金。

总计下来,一个项目若想获得币安的“全套服务”,不仅要交出8%的代币控制权,还需投入超过300万美元的资金成本。CJ同时将此与Coinbase的提案进行对比,称后者更侧重于在Base链上进行有意义的建设性合作,两者高下立判。更具戏剧性的是,CJ声称币安的上币团队在看到其项目过热后“过于兴奋”,以至于忘记让他签署保密协议(NDA),这让他得以无所顾忌地公开一切。

币安的反击

币安“上币费”被曝光:需交出8%代币供应量,并额外支付现金与保证金?

展开全文

面对如此具体的指控,币安迅速做出反应。其官方客服渠道发布声明,称CJ的指控是“虚假且具诽谤性的”,并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。币安在声明中重申了几点核心立场:

币安不会从代币上架过程中获利。

任何要求的现金或代币保证金是为了“保障用户安全”,确保项目方在上币后能维持正常运作,并且通常在1至2年内符合特定条件后可以退还。

币安高层从未抛售过代币。

然而,这份看似强硬的声明却在社区中引发了更深的质疑。许多人指出币安的回应存在逻辑上的矛盾:如果CJ公布的文件是“虚假的”,为何币安又要指责他“非法且未经授权地公开机密通信”?这番言论在许多人看来,无异于间接证实了CJ所曝光文件的真实性。

The Block前投资人、6MV创办人Mike Dudas更为这场争议添了一把火。他公开表示,自己曾亲眼见过与CJ曝光内容几乎完全一样的币安上币提案,并强调自己没有签署任何保密协议,因此无惧法律威胁。他直言:“币安这套做法已经行之多年。”

信任危机

币安“上币费”被曝光:需交出8%代币供应量,并额外支付现金与保证金?

上币费风波并非孤立事件,它恰好发生在币安信任度备受考验的敏感时期。回顾近期市场动荡,更能理解为何社区反应如此激烈。

首先是“黑箱金融”引发的市场闪崩。在1011市场暴跌中,大量被动做市商(如DWF Labs、Wintermute)蒙受巨额亏损,而交易所的资产价值与链上流动性被严重抽干。根据Coinglass数据,仅在闪崩后的一周内,币安就经历了高达217.5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,这无疑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明确信号。研究员Aylo尖锐地指出,如果同样的闪崩发生在纳斯达克,美国证监会(SEC)早已介入调查。这种缺乏透明度的“黑箱操作”让投资者对中心化平台的信任降至冰点。

其次是“修复K线”事件。2025年10月11日,币安平台上的ATOM/USDT交易对价格一度闪崩至0.01美元,导致大量杠杆用户爆仓。然而数小时后,用户发现K线图被“修复”,最低点被调整为1.54美元。同时IOTX/USDT交易对也出现类似情况,价格由0.00美元被修正为0.00119美元。但被社群发现骂完一遭之后,如今K线图又恢复了原先的显示。币安事后解释称,这是由于极端行情触发了系统中早在2019年就存在的极低价历史挂单,而修改K线是为了优化前端显示。但这一说法并未平息众怒,超过六成的社区用户认为这是币安为清算高杠杆仓位而进行的“数据操纵”。

面对接踵而至的信任危机,币安也试图挽回局面。在市场闪崩后,币安宣布启动总额4亿美元的“同舟计划”,其中3亿美元用于补偿在市场波动中遭受强制平仓损失的用户,另外1亿美元设立机构支持计划。然而,在透明度问题悬而未决的情况下,单纯的金钱补偿能否真正重建用户的信心,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。

CEX的反思与DEX的崛起

币安“上币费”被曝光:需交出8%代币供应量,并额外支付现金与保证金?

这一系列事件,将中心化交易所(CEX)与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的优劣之争再次推向了前台。Uniswap创办人Hayden Adams指出,DEX和自动化做市商(AMM)的发展,已经能为任何资产提供免费的上市、交易和流动性支持。在他看来,项目方如今选择向CEX支付高昂费用,其真实目的更多是为了“市场推广”,而非出于市场结构的必要性。

CJ的爆料也引发了东西方社区截然不同的反应。部分中文社区用户谴责CJ“断送了项目上币安的机会”,而Limitless的主要投资人如Collider和1confirmation等西方机构则公开支持CJ打破行业潜规则、追求透明度的举动。

这场风波无疑是给所有中心化交易所敲响的一记警钟。当权力过于集中,缺乏外部监督时,潜在的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便难以避免。要求项目方提供大量代币作为“营销费用”,实则可能稀释代币供应,让散户投资者暴露在更大的波动风险之下,而交易所则稳赚交易费和免费代币。

信任是基石

从市场闪崩的黑箱操作,到K线数据的争议,再到上币费的曝光,币安近期面临的挑战归根结底都指向同一个核心——信任。在一个以去中心化和“代码即法律”为精神内核的行业里,透明度和公信力是任何平台赖以生存的根本。

无论此次上币费争议的真相如何,它都迫使整个加密行业重新审视CEX的权力边界与商业道德。对于项目方而言,这提醒他们应寻求更透明的合作条款,并实现跨CEX和DEX的多元化上市策略。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,这再次印证了将信任根植于链上、根植于可验证的代码,或许才是通往更公平、更可持续的加密未来的唯一路径。币安作为行业领导者,如何应对这场深刻的信任危机,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市场地位,也将对整个加密生态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。

评论